欢迎光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学科采风 首页 - 学科学术 - 学科采风 - 正文
我院学科排名前茅 社会美誉再次提升
时间:2014-05-30    点击数:

2014年5月2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公布了2014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2014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榜等数据。武汉大学学科专业综合排名全国第六,其中管理学排名全国第三,经济学排名全国第四。(注:我校管理学综合排名全国第三,其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排名第一;公共管理专业排名第二;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第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九。)

据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已连续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该排行榜是目前中国较具特色、有一定公信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学排行榜。其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监赵德国指出,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参照2013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并结合各高校学科专业的杰出校友、科研成果和教师队伍等办学指标统计得出。《报告》主要依据中国大学学科专业的综合实力、建设水平和建设特色等分出等级和层次,从高到低分为八个星级与层次,对于取得同一星级的大学学科专业表明它们的建设质量处于同一水准上。分类标准详见表一:

表一:2014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大学学科专业星级划分

表1.jpg

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从获得星级学科的数量综合评比中,武汉大学位居第六,有4个六星级学科专业、10个五星级学科专业、18个四星级学科专业、14个三星级学科专业,详见表二:

表二: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10强

表2.jpg

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3个学科门类专业排行第一,武汉大学的管理学排名全国第三、经济学排名全国第四,具体数据详见表三:

表三:2014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专业排行榜

表3.jpg

2014经济学(含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排行榜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并列第二,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并列第四。

其中理论经济学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荣膺六星级,是国内顶尖学科专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理论经济学专业入围五星级,跻身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应用经济学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荣膺六星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入围五星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入选四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名单。

2014管理学(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高居管理学学科专业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名列第二,武汉大学位居第三。

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荣膺六星级,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12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荣膺五星级,跻身2014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荣膺六星级,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荣膺五星级,跻身2014中国一流学科专业。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9所高校入选四星级,跻身2014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此外,在公共管理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荣膺2014中国六星级学科专业,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荣膺2014中国五星级学科专业美誉,跻身2014中国一流学科专业。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荣膺2014中国六星级学科专业,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并列全国高校第一。

纵观近几年来的各类大学排名、学科专业排名等,武汉大学均取得不错成绩,公众美誉度在逐年提升,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学科建设成绩的充分肯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学校提出的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导向,认真执行学校战略规划,努力遵循“学科引领、资源优化、重点突出、整体带动”的原则,全面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学院师生员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增长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平台,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院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本次中国校友网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所列排行名次:管理学科名列全国第三、经济学科名列全国第四,从另一角度再次证明我院学科建设所取得的良好成绩。

详细报道请见:

(彭琼、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