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新闻动态 - 正文
桥之华章,国之脊梁
——走进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有感
时间:2024-12-20  阅读:

12月9日下午,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课程班的同学在李雪松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通过实地参访,深入了解桥梁文化与建设历程,收获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知识与精神之旅。

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踏入桥梁博物馆,仿若开启了一部厚重的桥梁史书。武汉桥梁文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丰富内涵如同一幅绚丽画卷徐徐展开。

在物质层面,武汉桥梁是武汉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们如同一座座坚实的脊梁,横跨江河,满足了人们日常出行与交通物流的刚需,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动脉。从武汉长江大桥到一座座后续兴建的桥梁,它们见证了武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与经济活力的持续迸发。每一座桥梁的设计与建造,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工人的心血,从基础的选址、桥墩的构筑到桥梁主体的架设,无不体现着对力学原理、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知识与技术的精妙运用。例如,在深水基础建设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与水流环境,工程师们需精心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打桩技术、围堰技术等,确保桥墩的稳固,为整个桥梁的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而精神层面的武汉桥梁文化更是熠熠生辉。桥梁于武汉人民而言,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交通意义,成为一种无畏艰险、敢为人先精神的象征。回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及江阴长江大桥等长江大桥的历程,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岁月。在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封锁的艰难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非凡的智慧,毅然扛起自主设计建造大桥的重任。他们在缺乏先进技术与装备支持的情况下,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创新。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这座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桥,主跨 160 米,于 1959 年 2 月开工,历经近十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 1968 年 12 月竣工通车。建设者们在深水基础建设等关键技术难题面前毫不退缩,通过反复试验、自主研发,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拼搏,是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这些大桥的建成,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飞跃,更是大国工业进步与民族复兴光辉历程的生动写照。它们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伟大的建设目标,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豪迈热情。

接着成莉玲馆长进行了中国桥里的发展历程与创新主题讲座,分别从桥梁的发展历程、武汉长江上的桥梁、桥梁发展展望、桥梁精神四个方面展开。

通过成馆长的精彩讲解,同学们表示创新是桥梁发展的灵魂。从桥梁的结构设计创新到建筑材料创新,从施工工艺创新到建设理念创新,中国桥梁始终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晴川桥以其独特的结构与新颖的设计,成为国内同型桥中的佼佼者,展现了在特定桥型领域的创新成果。杨泗港长江大桥更是集结构设计新、建筑材料新、使用功能新和建造技术新于一身,其双层公路大桥的设计,满足了人们观景与通勤的双重需求,在世界桥梁建设领域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桥梁的性能与品质,更推动了整个桥梁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同时也有同学发表感言:桥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担当、包容、坚韧、创新等精神品质,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征程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都需要这种桥梁精神的支撑与引领。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桥梁精神,将其融入到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访临近尾声,带队的李雪松老师表达了对集团各位领导、负责人和接待工作人员的感谢。他表示,此次参访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了桥梁的发展历程和其背后的宝贵精神,是一次非常好的产学研结合体验。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参访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桥梁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国桥梁建设的辉煌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智慧、勇气与奋斗精神,在科技、工程等领域不断攀登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桥梁将继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通讯员:刘思维;审核:李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