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15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路径”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举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财政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课题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课题组协办。本次会议正值武汉大学财政与税收系建系10周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上海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湖北省统计局、内蒙古财经学院以及人民出版社、中国税务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路径”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武汉大学财政与税务系成立十周年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对首席专家卢洪友教授主持的60余万字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报告》(2012)公开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武汉大学黄泰岩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俊培教授主持。黄泰岩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认为在中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期,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路径”问题,对推动经济学等若干学科的理论发展以及政府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武汉大学财政学科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期望兄弟院校继续支持武汉大学的财政学科发展。陈继勇院长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构成、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财政与税务系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路径”研讨的举办意义。吴俊培教授从财政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壮大的点点滴滴,深情地回顾了武汉大学财政学科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期待各兄弟院校对武汉大学财政学科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爱,帮助其更好地成长。
接下来在主会场以及各分会场,财政学界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路径”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探讨,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会代表都肯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如刘佐研究员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话题,具有重要意义。郭庆旺教授指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报告》符合历史潮流,具有很强的特色。蒋洪教授结合医疗的例子,指出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问题很值得研究。寇铁军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课题可以成为我系学科发展的一个特色。
(2)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郭庆旺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界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特定的历史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蒋洪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是否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并认为公共服务越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服务,越应该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张馨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财政概念。吴俊培教授从对“国家概念”的再回顾出发,指出公共服务未必全部要政府来做,现有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在界定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不应该视为一种完全的公共服务。钟晓敏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基础在于对居民基本权利的底线保障,这一“底线”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均等化是一个相对均等的过程,而决不能等同于“平均化”,从这一概念引申开均等化可以视为实现“底线标准”的平均化。马海涛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应包括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基本环境和基本安全四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应是逐步从区域性走向全局性,立足点应该是机会的相对均等。刘蓉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主题,其基本标准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寇铁军教授认为社会必须承认以城乡差异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而这一差异只能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减弱而不是消除。
(3)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分析。蒋洪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不应归因于市场,而是政府问题和政府缺陷;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需要让各方利益群体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张馨教授指出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是改变政府主导格局,尊重市场的作用。叶青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考虑政府职能的合理回归。陈工教授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式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的“城市偏向”。王莹教授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认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制度障碍在于户籍制度和财政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后续设计应是给予城市户籍、农村户籍和城市居住证三类群体同样的附着利益。武彦民教授认为中国长期非均衡经济政策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这是造成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矫正。
(4)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保障角度来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刘佐研究员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财力结构状况,指出当前中国税收与非税收入占GDP比重超过30%,居民的税负较重。当前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比重超过70%,这些税源更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导致财力雄厚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很高,而其他地区很低。政府需要通过集中税源,扩大中央收入比重,并通过中央公平地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寇铁军教授从“财力均等化”和“财力是否能实现均等化”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起点不能太高,但是范围可以扩大。基层政府的财力不匹配以及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等问题都很值得研究。沈玉平教授认为地区财力状况、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都会约束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夏杰长教授从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角度出发谈论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看法,认为应该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针对当前农业服务成本过高,服务项目无法顺利对接等问题,夏杰长教授认为应该走一条“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带头示范”的新型之路,通过“城市延伸、农村靠拢、专业组织链接”的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刘蓉教授认为中国新型社区中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非均等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5)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刘佐研究员指出需要通过集中税源,扩大中央收入比重,并通过中央公平的转移支付实现均等化。蒋洪教授认为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需要让各方利益群体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蒋经法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均等”不是绝对的“平均”,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去做相关事情。马海涛教授认为公共财政制度只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部分,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对基本公共服务都有统一的均等化概念,并从税收、财政支出、体制创新和预算决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均等化的路径。钟晓敏教授认为政治改革或者说宪政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出发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路径是以制度改革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重点帮助“弱势”群体,并以转移支付为手段,增加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刘蓉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有效路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正确引入社会和民间力量进行共同建设。古建芹教授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大农村政府财政投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等政策建议。
(6)分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郭庆旺教授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很难达到,并且受到诸如物价水平、生产成本和受益使用等数据的约束;郭庆旺教授对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有益的意见,如应该深入研究各省辖区内部均等化程度的测算等。张馨教授指出,现实中可能很难刻画均等化概念,并提出应该在解决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再行讨论政府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蒋经法教授认可了中国的数据局限性问题。叶青教授认为财政预算中对政府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社会各级群体还存在激烈的讨论;并以“校车”所反映出来的财政问题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价值认同和实践操作困难。刘蓉教授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出现诸如“新型社区建设”等新的问题。沈玉平教授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技术上的衡量外,找出各辖区均等化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设计逼近均等化水平的合理制度框架也十分重要。张晋武教授认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对“地方标准”地区差异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可持续性”、“道德风险”以及“盆地效应”等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曾军平教授对均等化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合理的差异化应该予以承认。
(7)“均等化的实证研究”的讨论中,安体富教授使用综合评价理论对2000年至2010年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发现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不断扩大。卢洪友教授通过“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介绍了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指数的构建思路和基本结论,并认为提高中西部省区公共品供给效率、提高服务受益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是加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有效路径。寇铁军教授以辽宁省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辽宁省区域内部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不均等状况。李齐云教授通过构建中国各省市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林江教授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讨论并实证研究了城市房价、住房产权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传导机制。杨得前教授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比较了中国各地公共服务水平,认为地方公共服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姚凤民教授对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应该有针对地加大政府对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并通过农业联社和集体农村等道路,多元化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投资渠道。
(8)在其它研究方面,吴俊培教授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过程中,政府“双向改革”模式的制度摩擦是造成中国财政风险的重要原因。王德祥教授总结和探讨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治理的模式,并提出了中国实现地方公共治理改革的方向。刘穷志教授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财政再分配和腐败的关系,发现财政再分配不仅没有抑制收入不平等,反而由于执行过程中的腐败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
在会场闭幕式上,武汉大学财政税收系系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首席专家卢洪友教授主持闭幕式并致闭幕词。卢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研讨会的感谢,并就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卢洪友教授回顾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与税收系建系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武汉大学财政学科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表示要积极进取,努力把财政学科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学科。(陈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