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双月论坛第2期在院举行
时间:2025-05-21  阅读:

5月18日,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双月论坛第2期(IAS’ Bimonthly Macroeconomics Workshop)在学院举行。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聂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论坛以高研中心为载体,聚焦校内外师生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学术探讨,通过多元交流形式推动前沿理论与实践结合,本期论坛延续首期的专家演讲环节,并增设学生交流环节,结合“Macro reading group”自由讨论模式,鼓励师生分享成果、碰撞思想,旨在以开放氛围推动理论与应用、数据与建模等多领域交叉融合,为宏观经济研究搭建兼具深度与活力的互动平台。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龚六堂教授表示发起双月论坛,旨在通过师生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始终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为师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深入学术探讨。希望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大家在开放的环境中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共同推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梅冬州教授介绍合作论文《商业信用、国有企业去杠杆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商业信用是民营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关键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在经济下行期间,国有企业发放的商业信用显著增加;然而,在去杠杆政策实施后,国有企业对下游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显著减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商业信用的多部门DSGE模型,系统分析商业信用、国企去杠杆与结构性货币政策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优化提供借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郭凯明教授介绍论文《中国消费结构转型、价格结构变化与福利差距演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呈现不同类别消费品相对价格发生趋势性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转型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因此通货膨胀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影响福利差距演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化这一理论机制须准确测算价格效应对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作者使用中国消费结构和价格结构数据估计了非位似常替代弹性型、价格无关扩展线性型、扩展Stone-Geary型、跨期可加总型等结构转型理论主流偏好,在此基础上结合CHIP微观数据测算了以Konüs指数衡量的居民实际收入和福利差距演化趋势。作者发现通货膨胀对低消费水平群体福利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大,使中国居民实际收入差距高于名义收入差距。2018年经济中66%的消费者由于消费支出较低面临的福利损失大于经济平均损失,但这种福利影响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熙莹介绍论文《Account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Quantity-Quality Tradeoff》。作者拓展了生命周期的代际利他模型,首次建立了一个包含全要素生产率(TFP)、公共教育政策(年限和每年的教育额度)、以及各年龄段死亡率的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文中的量化模型为研究跨国的生育、教育以及收入的差距提供了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TFP仍然是解释生育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但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在解释跨国教育水平差异上和TFP相互作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公共教育年限的不平等导致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差异,而每年教育投资的强度导致各国生育率的差异。死亡率也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但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模型中,成年及退休后的死亡率比幼儿死亡率起到更强的解释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忏介绍论文《International trade in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the welfare gains from monetary policy cooperation》。本文介绍在两国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引入中间品贸易研究货币政策合作收益问题。当效用函数为对数形式时,风险分担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相互抵消,不存在货币政策合作收益。引入中间品贸易后,虽然最终产品生产阶段贸易条件效应可以被风险分担条件抵消,但中间品生产阶段贸易条件效应不能被风险分担效应抵消,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合作收益。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曾海洲介绍论文《Automation Technology, Skill Premium, and Optimal Taxation》。作者引入内生的自动化技术和资本-技能互补的设定,在设备资本相对价格下降的环境下,分别研究了Ramsey和Mirrlees框架下的最优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研究发现,在Ramsey框架中,工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且扭曲包含替代效应与自动化效应,其中自动化效应更为重要。在Mirrlees框架中,信息不对称是社会福利损失的来源,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稳态下最优的设备资本收入税以及对非日常劳动力的补贴均几乎为0。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钟尧介绍论文《超级明星企业的有效税率:公司税具有累进性吗?》。基于行政级数据库,作者汇报了中国企业纳税规模分布以及超级明星企业负担了更高税率的特征事实。作者分别检验了法定税率变动、征管技术提升和征管意愿增强三个因素对不同规模企业税率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法定税率下调时,超级明星企业税率反而上升;征管技术和征管意愿均与有效税率变化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税收征管因素是解释中国不同企业税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最后在Reading Group环节中,郭鹏巍和张进平两位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围绕前沿文献进行了深入分享,系统梳理文章的理论框架、实证方法及现实启示。

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就假设条件、数据选取和政策影响展开交流,深化了对前沿问题的理解。该环节不仅促进学术观点的碰撞,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合作空间,充分体现论坛促进学术互动的宗旨。

(通讯员:颜齐;审核:黄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