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工作 首页 - 学科学术 - 学科工作 - 正文
【珞珈公共经济论坛】第28期:中国人民大学尹恒教授来院讲学
时间:2025-03-31  阅读:

2025年3月25日上午,由我院财政与税收系主办的珞珈公共经济论坛第28期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尹恒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企业异质性的结构估计及应用:以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评估为例”的精彩学术报告。我院财政与税收系卢盛峰、方迎风、李辉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子尧、王中华老师等及多位研究生参加论坛,龚锋老师主持。

尹恒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结构估计的定义——基于可观测数据,依据经济理论建立代理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的估计方法,估计生成参数,分析经济行为。他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结构估计与简约式估计的区别,为听众厘清两者的差异。随后,尹教授从经典的生产率估计文献 Olley and Pakes(1996)入手,清晰地指出该估计中利用经济理论进行求解的关键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延伸至 Levinsohn and Petrin(2003)、Ackerberg et al.(2015)两篇经典文献,详细阐述生产率估计方法的演进历程。在介绍结构估计的应用时,尹恒教授指出,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成本加成率、劳动折价率以及劳动增强型生产率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出现,Olley and Pakes(1996)所使用的关键假定——“函数的单调性、可逆性”可能受到挑战。尹教授据此引出了其团队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创新成果。

尹恒教授以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评估为例,清晰地展示其研究团队对企业异质性结构估计的实际应用。他们尝试借助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分析企业专利摘要文本,以识别企业每一项技术创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企业希克斯中性生产率、要素偏向性生产率、成本加成率等多维度不可观测企业异质性的结构估计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过程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产品创新对企业需求的影响,从而全面地评估企业技术创新效应。

整场讲座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赢得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师生们与尹恒教授就结构估计与简约式估计的发展、结构式估计中的校准和估计参数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

尹恒,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财政和产业发展,近年来致力于企业异质性的结构估计及其在财税等领域的应用。

(通讯员:马旭;审核:黄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