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上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及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景林珞珈金融论坛第225期”通过线上方式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金融副教授郑凌凌做题为“Institutional Trading, News, and Stock Market Anomalies”的学术论文报告。论坛由学院金融系李斌教授主持,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
该项研究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异象的交易行为的影响。郑凌凌老师从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实证方法、主要贡献等方面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
首先,郑凌凌老师从市场异象和机构交易两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并阐明本文研究动机。现有文献表明,尽管基于异象构建的多空投资组合能带来较大且显著的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却会在“错误的”方向进行交易。从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出发,本文关注了在异象形成时期,机构投资对于不同市场异象的交易情况,并进一步检验了机构交易和新闻的关系,以及机构交易行为如何对市场错误定价水平产生影响。
接下来,郑凌凌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对两类异象具有不同的交易行为,具体表现为正向交易“反应不足”的异象,反向交易“过度反应”的异象。对异象公告前后时间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划分和检验,结果依旧稳健;第二: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基于新闻的好坏来进行交易,此动机可以解释他们面对两种异象的不同交易模式;第三,机构交易加重了“反应不足”的异象在市场上错误定价的程度,使其未来收益更高。对于“反应不足”的异象则产生相反影响。
随后的实证部分,郑凌凌老师具体介绍了数据来源、异象的构建与分类以及机构交易的测度方式。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64个异象划分为“反应不足”、“过度反应”两组,并按照两种测度(机构持股比例、机构持股者数量的百分比变化),对于每一个异象取股票多空头的差值,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此异象上的净交易量。接下来,郑凌凌老师对图表结果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阐明如何得到前面展示的三大研究发现。最后,她总结了本文贡献:通过对异象分组,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异象的交易策略不同,回应了过往发现的机构对异象的反向交易现象;对于这种不同的交易策略,该研究给出了统一的解释,即机构投资者根据新闻的好坏来对异象进行不同向的交易;进一步,该研究还分析了机构交易行为如何对后续的市场错误定价水平产生影响。
郑凌凌老师带来的报告聚焦学术前沿、结构清晰,激发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互动谈论环节上,大家各抒己见,针对数据库的选择、异象分类的依据、大型机构的交易策略、信息披露时间点等话题与郑凌凌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思想的交流碰撞下,师生们均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郑凌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其研究关注股票市场异象、因子模型、对冲基金、共同基金、机器学习等领域。其学术论文多次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包括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等,并获得《经济学人》杂志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通讯员:张若琦;审核:余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