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回顾 | 微观理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一)
时间:2018年12月15日 09:06

李汛(武汉大学)老师

2018年12月8日上午,李汛教授在经管院带来了主题为“A colorful mind”的精彩报告。李汛教授首先提到心理学和生物学中已经有对色彩的研究。本次报告基于的实验考察了色彩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李汛教授先简单介绍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并介绍色彩在human’s perception, recognition, mood, behavior, marketing, evolution等六方面中的应用。

李汛教授接下来介绍他在大约一年前设计的实验。实验以问卷形式进行,实验中,被试者被随机分为五组,每一组代表着一种背景颜色的问卷,背景颜色共有五种:三原色(红、绿、蓝)及混合色(黄、白)。为确保被试者注意到背景颜色,被试者被要求大约15分钟的阅读实验要求。

实验主要分为两个大板块,个人偏好及社会偏好。个人偏好包括:风险偏好、时间偏好;社会偏好包括:dictator博弈、信任博弈、ultimatum博弈、囚徒困境、公共物品博弈、p-Beauty博弈。每个小板块都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ultimatum博弈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由人决定和机器随机数决定)。

接下来李汛教授为我们解读实验数据。首先分析红绿蓝三原色组数据,从实验数据中,我们没有得到色彩对个人偏好的显著影响。在dictator博弈中,绿色组数据显著大于其他色组,显示他们更为大方慷慨。信任博弈中,蓝色组反馈更多。Ultimatum博弈中,红色组的MAO高(Minimum acceptable amount);ultimatum博弈中,人机操作差异(indignation)蓝色更明显。公共物品部分,绿色组投入更多。囚徒困境中,红色组不愿双赢而绿色组更愿意双赢。P-beauty博弈中,绿色组更愿意去改变。加入黄色与白色实验数据后,我们可以发现在price of given高的时候,绿色组更为慷慨;在price of given低的时候,白色组更为慷慨。公共物品博弈仍然是绿色组更为慷慨。

李汛教授还分析了其余变量对实验结论是否有影响,男女在个人偏好层面无明显差异。社会偏好层面,女性组中的蓝色组在信任博弈更为慷慨,男性组中的绿色组在信任博弈中更为慷慨。接着李汛教授分析色彩影响的机制,一种是对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另一种是对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李汛教授从自然环境的进化和社会环境的进化给出了猜想,并举例子佐证。

最后台下听众的发问也同样引人深思,如“实验中颜色影响行为决策的机制有没有可能有通过影响注意力,如黑色字体在不同背景色纸张的效果。”“实验是否可能受到被试者对颜色偏好的影响?”李汛教授从实际和个人观点出发,进行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李汛教授逻辑清楚、诙谐幽默的讲座使观众受益匪浅。

包特老师(南洋理工大学)

周六下午2:00到2:40,由南洋理工大学的包特老师进行了关于公司管理者的激励和股价动态的报告(CEO incentives and stock price dynamics: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首先是相关背景介绍,自1980年之后,高管与员工的工资比例开始飙升,两者之间的差距的逐步拉升。许多公司的所有权与管理权之间的分离,使得委托代理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及增强其影响力。对于如何消减这种委托代理问题,授予股权或期权或许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的方式,这种方法增加了CEO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但是“管家理论”认为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而且经营者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使他们努力工作,现代管家理论认为,在经营者的自律基础上,经营者与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此背景之下产生了问题促使进行相关实验:第一,很难认定对股权所有权的有效影响来自于对于股权所有权的感知而产生的激励还是单纯对于收入的增加而产生的激励;第二,很难认定授予股权的激励比其他激励更有效,如奖金;第三,很难使用经验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控制性的实验就彰显其优势。

此实验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第一:股权激励是否有效,是否比其他激励方法更为有效;第二:是否允许管理者对于所获得的股权进行交易。

之后包特老师对于实验建立的前提进行了介绍:第一:假设一个资本市场,其中企业的未来价值由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内生决定;第二,假设管理者的相同努力所得的报酬是一样的,不因为激励方式不同而不同;第三: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完全能够进行对于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即公司资产进行正确定价;第四:需要了解到允许管理者进行对于股权的交易会引起更高的努力程度以及增加价格的波动性;第五:存在较大的二级市场;第六:账户分离,管理者的工资奖金账户和交易股权的账户是分离的。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激励方式中管理者的所得及要涉及的变量进行了假设,分别在可以交易及不允许交易的条件下进行股权激励和现金激励,以及为了简便假设公司并不支付红利。在给定条件下,管理者进行努力程度的选择,然后给出该努力程度所得的结果,对公司收入的影响。

在老师对于所得数据的简单分析,得出以下现象:第一: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比现金激励略低。第二:当股权能够交易时,股权激励所带来的有效性略高于不能交易。由此得出结论,并没有发现股权激励更有效的证明,但是不能武断地认为股票激励无效。

在老师的讲解清晰地展现了为解决委托管理问题的股权激励制度比起其他激励方式不一定更有效,而允许股权交易更有利激励管理者。包特老师的报告逻辑清晰,立意深刻,使得我校师生获益匪浅。

魏立佳老师(武汉大学)

周六下午2:40到3:20,武汉大学的魏立佳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Supply Fluctuations and Bubbles of Real Asse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的精彩报告。

此次报告一共分为背景介绍,实验描述,推导结论与问题探讨四个主要环节。首先说明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资产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各个经济体中都逐渐积累了或多或少的泡沫。紧接着就开始对实验进行描述,先是指出此次实验的创新点在于将研究对象资产的形式与以往的做出了改变。

然后点明了实验的四个研究问题:分别是供给环境,资产的跨期使用限制,市场经验三个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根据历史与预期情况的调整。然后魏老师就实验的设计流程进行了描述,首先进行信息发布,然后是价格预测以及对原材料竞拍,接着是生产阶段,最后对当期的生产与分配结果,以及原材料与投资者情况进行汇总。

实验分为四个不同的处理相互对照,分别是Declining Supply,Constant Supply,Limited Supply和Unlimited Supply,进而说明不同情况下价格泡沫的状况,其中魏老师还设置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加以阐释。收集实验数据后用表格和函数图像表示,再经过对比最终得到了实验结论:1.供给逐期紧缩和每期供给相同相比,前者的资产分配不均现象更为严重,但是由于其将后续的供给量转移到前期,所以即使分配不均,也不会对前期的生产活动产生限制,价格泡沫出现在后期;后者则是在中期出现价格泡沫,伴随着分配的不均匀以及较大的竞价强度。2.放开限制有助于消除价格泡沫。此外,部分放开跨期使用限制几乎可以起到与完全放开跨期使用限制相同的效果。3.市场经验会使得价格的变化趋势提前,同时减小价格泡沫。4.双重自适应预期模型,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会根据历史价格以及预期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场上下老师之间的提问,无一不闪烁着思维交错的火花,也使得一些心头疑惑茅塞顿开。

魏老师的讲座科学严谨又不失风趣幽默,叙述娓娓道来,实验设计井然有序,切中肯綮,针砭时弊,实有大家风范,此次报告让我们受益良多。

李昱楠老师(香港城市大学)

接下来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李昱楠博士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Mechanism Design with Costly Verification and Limited Punishments”的精彩报告。

报告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机制设计,高昂的验证成本以及有限的惩罚。具体来说,在一些经济环境中,有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需要在没有货币流通的情况下来分配资源,李昱楠博士分两种情况进行了讲解。首先是在一个对称的环境中,即对于委托人来说,所有的代理人的信息都是相同的,此时的最优机制是一种双阈值的形式,在一个人能力值的中间部分,分配是有效率的。阈值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竞争者人数,验证成本以及惩罚。竞争者人数较少时,在高价值部分,分配是有效率的,而在低价值部分,分配效率是低下的。竞争者较多的情况下,分配始终是无效率的。验证成本的影响比较直观,验证成本越高则验证概率越低。而惩罚的影响相对复杂,需要更具体的数据才能做出分析。然后是另一种情况,非对称环境,即对于委托人每个代理人的价值,验证成本和惩罚都不一样。此时的最优机制仍然是一种双阈值的形式,这种情况的下阈值是不变的,但上阈值对于不同的代理人是不同的。如果惩罚的力度足够大,委托人会倾向于选择更优秀或更安全的代理人;若惩罚十分有限,那么代理人会青睐更优秀或风险更大的代理人。随后李昱楠博士结合她构建的数学模型,通过严谨的推理,证明了上述结论。

李昱楠博士总结道:在没有货币转移的情况下,委托人必须在代理人之间分配货物。委托人可以对代理人的报告进行有偿验证和惩罚,但是惩罚是非常有限的。此时的最优机制采用双阈值形式。

最后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昱楠博士结束了她的报告。这次报告逻辑清晰,立意深刻,使我院师生受益匪浅。

郑捷老师(清华大学)

8日最后一场讲座由清华大学的郑捷博士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Double Directional Persuasion”的精彩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思路,以医生和病人的双向游说为例,双方都有私有信息,比如,医生知道病人的真实病情,他会选择说实话还是夸大病人的病情,而病人知道自己真实的经济状况,他会选择说实话还是隐藏自己的财富。双向不对称信息引起了双向游说。Persuasion包括前期“设定”和当面“游说”两部分,设定包括“先后(sequential)”和“同时(simultaneous)”两种情况,游说也包括这两种情况,因此至少需要研究四种情形:Doctor designs first and implements first,Patient designs first and implements first ,Doctor designs simultaneously and and implements first , Patient designs simultaneously and and implements first. 这种医生和病人的模型适合于现实生活中拥有专业知识服务提供者和消费需求者。

报告用结合数理推导的详细的模型介绍了sequential design的四种情况——the doctor is indifferent with any of her persuasion strategy, the doctor will have risk if the patient is wealthy,the doctor will always conceal the truth,the doctor will have risk if the patient is not wealthy. 由于时间关系,郑教授没有详细介绍simultaneous design 的情形,这种情况和sequential design的原理相同,但更为复杂。

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均衡情况至少有一方是是实话的;在同时design design的情况,无论医生还是病人,谁先动谁就更有优势。这项研究新颖的地方在于首先研究的不同方向下sequential persuasion的情况,建立了一个联系Persuasion和Bargaining 的桥梁,在游说互动中添加了Timing 这一特征。

郑捷教授的报告思路清晰,结合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双向游说的情形,使报告妙趣横生,使我系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