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下午,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长江论坛第一百五十七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邀请了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汤勇军教授做题为“Climate Laws and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学术论文报告。论坛由学院会计系李青原教授主持,学院潘红波、周楷唐、林晚发等众多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汤勇军教授介绍了全球气候法律的演进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各个国家为缓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其目的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推广低碳能源、给碳排放定价、鼓励绿色科技研发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气候法律大多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因而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气候法律能够影响到公司的决策,例如研发支出和资本结构。为进一步拓展气候法律对企业影响的研究,汤教授及另外两位学者探究了气候法律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然后,汤教授阐明了气候法律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可能的影响机制。企业所在国家气候法律的推行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减少其被跨国并购的可能性。第一,气候法律可能增加企业合并和重组的成本以及合并后企业运营的成本,进而减少并购的协同效应。第二,气候法律所带来的成本和限制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国内企业破产,这使得国外收购方可选择的范围变小;而存活下来的企业被迫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成本结构,因而经营提升和价值创造的空间变小,使得并购不再具有吸引力。第三,跨国并购的动机一定程度上源于收购方希望从被收购方所处国家较宽松的气候法律中获益,因而被收购方所处国家的气候法律的推行将削弱这一动机。然而,气候法律的推行也可能通过减少政治不确定性等途径增加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因此,气候法律对跨国并购的最终影响是一个有待实证探究的问题。
最后,汤教授展示了本文的实证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气候法律的颁布会导致本国企业被外国企业收购的概率降低。在被收购企业更多地暴露于气候法规时、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家气候法律执行力度更强时,以及交易规模更大时,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在收购方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更多时,以及在收购方曾经历气候灾害时,这种效应会减弱。其他实证结果表明,被收购方所在国家气候法律的推行会增加撤标概率、减少协同效应、降低收购方出价、减少并购后企业经营表现提升。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气候法规能够影响企业的跨国并购,进而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
汤教授带来的报告视角新颖、结构清晰、引人深思。与会师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与汤教授展开互动,针对气候法律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机制等问题与汤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下,师生们均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汤勇军,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金融学会旗舰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国际金融评论》主编。曾任香港大学金融系主任,以及为包括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专家意见和咨询。他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包括2021年Global Research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Investment最佳论文奖,并且获得了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究基金委员会,国际ClimateWorks Foundation,美国Q – Group,瑞士BSl Gamma Foundation,加拿大IFSID拨付的研究基金在内的多项研究资金支持以及2013年香港大学研究成果奖,2015年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杰出研究学者奖。他指导博士生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通讯员:呙昱舟;审核:潘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