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上午,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及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景林珞珈金融论坛第216期”在学院B251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侯晨雪老师进行了主题为“CSRC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orporate Disclosure”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金融系余静文老师主持,李青原、李斌、刘岩、沈思晨、薛畅等多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侯晨雪老师介绍了研究动机。以往文献更多的是研究监管机构的硬性政策对企业的影响,鲜少对监管机构的软政策进行探究。对口头沟通的研究也更集中于宏观层面上中央银行的口头监管以及微观层面上公司电话会议和财务报表。事实上,证监会作为宏观监管机构也对上市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年的核准制,尚未全面推行注册制,由于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拥有最终监管权和在行政执法上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相比于欧美国家的注册制,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更大。此项研究以证监会的软监管手段为切入点,尝试将监管者的口头沟通进行量化,探究证监会的非强制沟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关系。
接着,侯晨雪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中的变量构造与实证结果。宏观管理者的口头沟通如何影响微观的企业行为呢?证监会的口头沟通渠道来自每周五下午的常规会议和临时的官员演讲,会议或论坛。研究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的会议和讲话文本记录为对象,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口头沟通变量。首先根据词义将词语变成向量,越相近的词,向量也越接近;其次计算每个向量之间的相似性;再次选择500个最相似的词构成信息披露词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则从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衡量。
最后,侯晨雪老师介绍了研究结果,证监会的口头沟通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据,并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该影响在外部融资需求更大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这可以用迎合效应来解释。如果公司近期有外部融资需求,那么它更可能迎合证监会的监管要求。此外,相较于其他企业,证监会口头沟通对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影响要更大。在采取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研究发现依然存在。
侯晨雪老师的报告聚焦学术前沿,逻辑清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论坛气氛活跃,参与的师生积极提出问题,讨论热烈,不同的思想交互碰撞。与会师生均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侯晨雪简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助理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博士。从事实证产业经济学、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机器学习应用的相关研究。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通讯员:李媛媛;审核:余静文)